SIFF第二部,4.5星,但是我私心就是要打满分。
看之前因为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,朋友提醒我有一半时间360度沉浸式环绕婴儿啼哭。我们还调侃《赎梦》的恐怖程度才哪到哪,真正的恐怖片应该是《虎毒不》。
是BB的哭声让人崩溃吗?还是在育儿中失职的丈夫,和婆婆理念不同的矛盾,失去后难以找到的工作更让人崩溃。
看得我最崩潰(褒義)的一段是淑贞在芬姨面前的自我剖白,照顾BB真的好累,又总会想我觉得累是不是太自私,我是不是不是一个好母亲。女人真的太愛自我反思了,总是嫌自己做得不够好。
片中的淑贞有好几次落泪的时刻,却连哭都要压抑住声音,自己都情绪都还没收拾好就要去照顾哭泣的BB,同理和老公吵架吵到一半响起BB的哭声。
导演的镜头有种残忍的温柔,当淑贞趴着安睡,眼角划过湿润的痕迹,当我以为她找到一间屋躺下,可以安静地释放情绪。镜头拉远,原来是天空落下了雨,她从长椅上起身,背景里还有另一个母亲在照顾突然啼哭的BB。
母女关系的探讨点到为止,上一辈母亲的的幸福依托于子女的幸福,女儿发出的呼喊:“那你自己的幸福呢?”却只有在母亲的怀抱里获得短暂的平静。母亲回答:“到了某些时刻,你会放下。”
我翻阅自己出生时的纪念相册,我妈妈写到我的出生是她最幸福的时刻,我知道她是真心爱我的,但真的不辛苦不痛吗?还是她从来都不对我表现而已。
之前因为《赎梦》首映礼去香港,刚好撞上友友推荐可以去录《虎毒不》的爆谷,录制结束后,在楼下同导演倾咗几句。我同她推荐《爱情神话》和《好东西》,她也有看还提到很喜欢《出走的决心》。正巧我在看《虎毒不》之前把《出走的决心》补了。女人想幸福真係不容易,女人可以不用困于厨房/家庭,走出那间屋子迎来广阔的天地,同《出走的决心》相比,这部电影到最后都没有一个情绪的出口,或许压抑才是生活的常态。
最后我问小娟导演,有没有机会能来内地上映或是电影节交流,她回答我担心片中有身体裸露的镜头。这恰好是我认为这影片中最深刻的部分,淑贞注视自己镜中的身体,却布满妊娠纹的腹部,努力收腹也收回不去的脂肪,在这时她打了一个喷嚏。
这一刻除了女导演,你能指望谁把生育对女性身体最直观的伤害赤裸裸地展现给你看。太痛了,好像一个女人成为母亲后她身体的所有权就不再属于自己。(包括我自己在逢年过节家庭聚会中遇到有孩子的女性,可以很自然地在大庭广众掀开衣服给孩子喂奶,而我看到这一幕时极度不安的
片尾字幕打出:“献给每一位选择或不选择生育的女性”。我想女性主义不是去指责选择生育选择家庭的女性,也不是标榜优先选择事业的才是优秀的独立的女性,女人的矛盾应该是一致对外的。不要问女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,应该问这个社会是否给了女性足够的尊重同安全感。
包括导演本人在工作时都会被问到,你来工作了孩子怎么办,试问谁会这样问一个男导演。不想把一部电影上升到性别议题,但有些问题永远是性别问题。
导演在拍完《沦落人》后第二部作品面世时隔了7年,为什么不选择轻松一点的题材,为什么投资人预咗蚀本的风险都支持导演的创作,这就是这类电影存在的意义。我很庆幸在楼下同小娟导演说,我会继续关注、期待并支持每一位女性创作者的发声,我希望这类型的电影越来越多。
高先努努力发行到内地来吧。